尿素和丙二醇合成碳酸丙烯酯(PC)在热力学上是可进行的。根据ZnO对尿素和丙二醇的催化反应性能,讨论了合成PC的反应历程。结果表明,该反应是分步进行的,丙二醇生产商,首先尿素分解生成氨气和异酸,异酸与ZnO作用形成异酸物种,在丙二醇的作用下生成中间产物羟丙基氨基甲酸酯(HPC),然后由HPC脱氨气生成PC。nO在尿素分解和HPC脱氨气转化为PC的反应过程中起催化作用。
为提高喷雾剂对皮肤的渗透能力,增强。方法采用定制的改良Franz扩散池,大鼠shi腹皮作皮试验,一阶导数光谱法测定本制剂中芩苷的含量,考察不同浓度的丙二醇对芩苷经皮渗透的影响。结果各种浓度的丙二醇累积渗透百分率达5%所需时间T5由短(快)到长(慢)顺序为8.0%、7.0%、5.0%、6.0%、15.0%、10.0%;经皮渗透5小时内累积渗透百分率Q5h由大到小依次为7.0%、6.0%、5.0%、8.0%、15.0%、10.0%。结论丙二醇在喷雾剂中促渗作用较佳浓度为体积分数的7.0%~8.0%。
食品、润滑剂中都有它事实上,丙二醇的毒性和刺激性都是相当低的。它的“毒性”主要体现为对神经系统的影响,而这种情况只有在摄入极大剂量时才会出现(例如有动物实验显示,当每天每公斤体重摄入剂量高于13.2克时,丙二醇可导致神经系统的抑制)。而只要不超过规定限量,少量的摄入或皮肤接触都是比较安全的。
除了应用于皮肤护理品以外,丙二醇还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食品添加剂。比如,在我国卫部发布的《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》(GB 2760-2011)的附录中,就批准了将丙二醇用于“生湿面制品(如面条、饺子皮、馄饨皮、烧麦皮)”与“糕点”两类食品之中,较大使用量分别为1.5g/Kg和3g/Kg,这个剂量水平,在该标准中属于中等。同样的,丙二醇也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(FDA)批准用于食品添加剂。在“加入食品的任何东西”(EAFUS)目录中,丙二醇的编号是1615,文献类别代码是ASP。这就意味着,从现有公开的研究证据来看,FDA未发现丙二醇具有不能作为食品添加剂的理由或者风险。换句话说,只要不超范围、超量使用,丙二醇用于食品对于人体都是安全的,哪怕是长期食用,也并不存在明显的安全隐患。而相比面食、糕点等食品,通过“湿纸巾擦手再拿东西吃”摄入的丙二醇剂量其实也会更少。在皮肤没有破损时,通过皮肤接触丙二醇的吸收剂量也非常少。
回收率试验采用加样回收法,丙二醇规格,取已知乙醇与丙二醇含量的样品2粒,用二甲基亚砜溶解,置50mL量瓶中,精密加入内标贮备液1.0mL,并加二甲基亚砜至刻度,摇匀,精密量取此溶液4.0,4.5,5.0,5.5,丙二醇,6.0mL,分别加入乙醇与丙二醇的浓度分别为2.0mg.mL-1及1.0mg.mL-1的标准溶液6.0,5.5,5.0,4.5,4.0mL,混匀,量取混匀后的溶液2μL,注入气相色谱仪,测定这5份溶液的乙醇和丙二醇含量,计算回收率,乙醇的平均回收率为99.9%(RSD<0.8%,n=5),丙二醇的平均回收率为101.4%(RSD<1.1%,丙二醇厂家,n=5)。
样品的测定取乙醇和丙二醇标准贮备液2.0mL,内标贮备液1.0mL,并加二甲基亚砜至刻度,摇匀,作为对照品溶液;取A囊2粒,置50mL量瓶中,用二甲基亚砜溶解,精密加入内标贮备液1.0mL,并加二甲基亚砜至刻度,摇匀,作为样品溶液;分别量取对照品溶液和样品溶液各2μL,注入气相色谱仪,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定,以内标法计算含量,即得。
姓名: | 王总 ( 销售经理 ) |
手机: | 18920751887 |
业务 QQ: | 3020282084 |
公司地址: | 天津市河北区望海楼街新大路189号B座4楼426室 |
电话: | 022-26246168 |
传真: | 022-26246178 |